站内检索

智能制造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8 点击数: 来源:

一、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学院是响应“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大战略急需而成立的新工科学院。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新理念,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有效服务湖南省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助力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助力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学院现设有智能制造工程、工业智能、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跨控制、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学科的智能制造交叉学科群。学院建有一支学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人,以985高校毕业的博士为主体,其中包括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北省楚天学子、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荷尖)、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学院特聘行业龙头企业名家名匠参与专业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教学指导。

学院牵头建有“工业装备智能感知与运维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端工业装备健康状况智能监测与分析关键技术”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江新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与兄弟学院合作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学院建有工业互联网综合实验室、工业制图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实验室、大数据与智能计算系统实验室、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等实验室。

智能制造学院面向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交叉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特色,构建了“学科群对接产业链”“校园+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实现学科和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紧密对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中车株洲所、华为公司、树根互联、用友新道、拓维信息、湘江鲲鹏、中科云谷、中科深谷、长沙金维等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学院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建立了“教师进团队、团队建平台、平台要项目、项目出成果”的运行体系,形成了“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的聚集效应。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

二、专业介绍

1、工业智能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国家科技重点发展战略,面向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交叉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掌握智能建模与控制技术、智能传感与实时检测等理论知识与方法,能够在工业智能及其应用的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

包括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工业物联网、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数字孪生技术、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等。此外,还开设工业互联网、python编程与工业数据处理等智能制造应用等创新课程。实训类课程包括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训、智能感知与检测综合实训、工业智能控制综合实训等。相关实习实训以行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和项目为主,由校内外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工程师共同指导,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在企业开展。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工业智能是一个涉及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新兴专业。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愈加迫切。毕业生可以在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各个行业就业,就业范围广泛。该专业人才紧缺,相应薪酬较高。毕业生发展空间大,可以从事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

2润之卓越班(工业智能方向)

培养目标

工业智能隶属自动化类,是人工智能与工业自动化深度融合的新兴本科专业。本专业立足国家科技重点发展战略,面向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交叉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专业特色,特设“润之卓越班”(工业智能方向)。该班面向我国“鸿蒙”生态自主可控工业软硬件开发,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掌握“鸿蒙”系统原理、应用开发、设备及子系统研发,具备北向应用开发、南向设备及子系统开发能力,能够在自主可控工业智能软硬件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师。

主要课程

在开设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基础上,开设与“鸿蒙”系统研发相关课程。在北向应用开发方面:开设Javascript与Typescript、OpenHarmony程序设计基础、OpenHarmony北向应用开发、OpenHarmony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特色课程,其中OpenHarmony应用开发综合实训在企业完成。在南向设备及子系统开发方面:开设OpenHarmony内核开发、OpenHarmony驱动开发、OpenHarmony编译与系统移植、OpenHarmony子系统定制开发、OpenHarmony AIoT设备与物联网应用开发、OpenHarmony系统原理和应用开发综合实训、OpenHarmony外设接口开发综合实训等特色课程,其中OpenHarmony系统原理和应用开发综合实训、OpenHarmony外设接口开发综合实训在企业完成。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在全球移动应用开发者中,安卓开发者达3500多万,而“鸿蒙”仅220多万。2023年第四季度,“鸿蒙”相关职位数同比增速从33.8%攀升至216.1%;2024年第一季度,“鸿蒙”相关职位数同比增长163%。目前市场对“鸿蒙”应用开发人才呈现极度渴求状态,而工业领域的“鸿蒙”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3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工程机械、智能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培养具有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精神,系统掌握机器人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机器人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调试装配、运行维护和创新应用等工程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较强综合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及优秀机器人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以自动化类为主干学科,与计算机、机械、电子、教育技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器人工程导论、自动控制原理、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基础原理、机器人动力学控制、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应用、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机器人网络与通信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实践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实训、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实训、机器人感知与检测实训、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实训、PLC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综合实训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机器人是“中国制造 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对机器人工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450万。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器人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工作,亦可在各类学校等从事机器人领域相关教学工作。

4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创业精神,掌握机械、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智能装备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运维、智能工厂系统运行与管理、智能系统集成等智能制造领域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包括自动化类、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现代工程图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智能制造工程导论、控制工程基础、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工业物联网与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信息系统、智能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训、PLC机电控制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智能应用系统综合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该专业人才紧缺,相应薪酬较高。毕业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与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如高端机床、机器人等装备制造及应用)相关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优化控制、智能调度、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及智能运维等工作。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国家“双碳”战略,面向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科技主战场,突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践化”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大国工匠精神,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尤其是新能源发电和能源互联网有关的电力能源控制技术与各种先进数字化技术等领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属于电气类,与计算机、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交叉融合。专业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控制、储能系统开发与利用、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能源互联网等。实践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新能源发电控制实训、PLC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微电网及其控制实训、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实训等。相关实习实训以行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和项目为主,由校内外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工程师共同指导,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在企业开展。

学制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本专业是紧密结合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开设的学科专业,涉及电力能源技术与各种先进数字化技术。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愈发迫切。该专业人才紧缺,相应薪酬较高。毕业生可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就业,也可从事新能源发电、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工作,就业范围广泛。

三、名师风采

名师简介

满君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自科基金2项、湖南省自科基金4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EI检索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担任CCF计算机应用专委执委,CCF长沙监委会主席,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寄语

欢迎报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我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里,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遇,你能洞见文明与科学的明天。在这里,你能看到技术赋能传播,定义新的视觉支点,科技驱动创新,为“经世致用”找寻新的定义。你能用在这里学到的知识,献策中国,聚变世界,以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发展,用中国视角研究世界问题。在这里,我们一起,共赴未来之约,一起探索智能制造行业的无限可能!

名师简介

蔡颂,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工程学科带头人,“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首席负责人,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SCI 源刊审稿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 15 项,发表论文 40 多篇,授权发明专利 6 项,获得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成立了激光制造方向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寄语

欢迎报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在这里,你们通过科学专业、系统深入的学习,毕业后将具有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来吧,我们在一师等你!一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名师简介

白斌,博士,博士后,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有211大学及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历。智能制造学院副院长及机器人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讲《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国家级等课题9项,第一作者学术论文37篇;发明专利5项;主编教材2部;教学成果奖国家2等奖1项;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项;第八届互联网+“优秀指导教师”;长沙市评审专家库专家,湖南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及编委。

寄语

欢迎报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选择智能制造,选择未来的无限可能。努力学习,探索科技的奥秘,勇敢迈向新的领域。在求知的道路上勇攀高峰,让智慧之光照亮前行的路途。相信自己,发挥潜能,成就辉煌的未来。

四、学生风采

叶健海,2023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任班级团支书、学院团委办公室干事、院羽毛球队指导员、校广播站成员与校国旗护卫队成员。在2023年新生军训中,被评为“优秀标兵”。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骨干培训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类创新大赛等多个实践项目。

大学,是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追求梦想的起点。目标从来就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在大学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面对未来,我满怀信心,期待继续在大学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冯畅畅,2023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任班级班长、学校学生会秘书处志愿者、学院党支部干事。文化成绩专业第一、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军训期间荣获“军训标兵”。积极参与绿色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中数控机器人竞赛、智能高校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加入可靠性及机器人发动机科研团队,积极学习并申请专利论文。

跳出舒适圈,把自己变优秀,时刻保持谦卑,时刻提醒努力,永远提前准备!我坚定向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遨游竞赛圈,用奖项丰富自己的经历。穿梭志愿圈,用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袁瑞雪,2023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生,任班级班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干事。在2023年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院赛一等奖、校赛三等奖。2023年校运会个人二等奖、“润之杯”首届校园越野比赛二等奖。参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绿色科技创新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多个竞赛。

大学,不仅是求知的殿堂,还是塑造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我接触到丰富的知识,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大学鼓励我挑战自己、追求卓越,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唯有努力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梁益杨,2023级工业智能专业学生,任班级学习委员。2023年以全校最高分609分考入智能制造学院。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荣获“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二等奖。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项目。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人格成长的熔炉。在大学独立学习使我学会主动探究,自行安排学习计划,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活就像是对未来社会角色的提前演练,让我明白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要勇于尝试,敢于挑战,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赵丽君,2023级工业智能专业学生,任班级团支书、学院党支部干事、学院团委办公室干事。学院篮球队成员、军训教导大队成员。在大学期间曾获军训“优秀标兵”、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的“优秀学员”等荣誉。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等比赛。

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会了独立与自主,品味着校园生活的多彩与喧嚣。学习上,我不断探索知识的边界,感受着思维碰撞的火花。实践中,我敢于挑战自我,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我尝试了许多曾经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这一年,我收获了成长与进步,也明白了责任与担当。

符静怡,2023级工业智能专业学生,任班级班长,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干事。所在团队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工业协作机器人及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应用专项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和2023年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

大学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自我,多参加竞赛和活动,丰富和充盈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五、其他信息

学院微信公众号

学院网址:http://sim.hnfnu.edu.cn/

咨询电话:0731-88228513;0731-88228516

咨询老师:李老师;梁老师